2024.08
離開舞台路更長 —— 馬戲工作者的第二人生
舞台上享受掌聲的馬戲演員,不管是因為受傷或是職涯規劃告別舞台,該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發揮所長開創第二人生?

文|本刊編輯

 

馬戲策劃 —— 將世界馬戲引入台灣視野

 

離開太陽馬戲團的舞台後,陳星合回到台灣,選擇以策展的方式推廣馬戲。他說,自己意識到,馬戲圈的每一個人都希望這個環境變好。一個表演者的影響力有限,而一場精彩演出或活動的幕後推手,更能為這個生態系統帶來貢獻。

 

與舞者江侑倫共同成立的星合有限公司,從2016年接受衛武營委託,策辦第一屆「馬戲平台」開始,持續策劃與馬戲相關的活動,包括「釘孤枝熱血大亂鬥」、「台南街頭藝術節」、白晝之夜「馬戲馬拉松」、台電高雄公共藝術節「未來馬戲實驗場」。此外,他們也與北藝中心合作「馬戲棚計畫」,培植馬戲創作人才。

 

卸下表演者的光環,他們將創意、熱情和想像力,實踐在每一場活動中,讓世界的馬戲走進台灣人的視野。

 

 

開班教課 —— 教學為創作注入新養分

 

致力於高空馬戲創作的胡嘉豪,起初擁有一個空間,並非為了開班授課,而是希望打造一個能夠創作並與其他藝術家交流的場地。開設高空教室是他維持生計的方式,然而,他也未放棄創作。胡嘉豪深刻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

 

「創作可以大量探索和實驗,而教學則需要非常明確的引導,把重心放在學員身上,觀察每個學員的狀態。」胡嘉豪說,雖然這兩個角色截然不同,但教學能為創作帶來養分,他經常從學生身上獲得靈感,例如,他從一位印度籍學生身上發現了新的動作可能。

 

曾遠赴西班牙和紐約進修的胡嘉豪深知,台灣的高空馬戲環境並不完善,而這門藝術的危險性也讓他在推廣教育的路上,更注重細節和原則,拒絕妥協和迎合市場。這樣的堅持吸引了那些想要進步和深入了解高空馬戲的人,選擇留下來與他一起探索和成長。

 

 

幕後設計 —— 換一個位置,成就一場演出

 

高中就讀劇校時,由於膝蓋前十字韌帶連續受傷,李昀軒不得不改變人生跑道,大學改讀劇場藝術學系,從幕前轉往幕後發展。

 

馬戲演員的背景,讓李昀軒從事幕後工作時有了不同的視角,也多了一份關照。她除了能精準掌握演員的節奏和呼吸,亦熟知馬戲表演的各種「眉角」。例如,雜耍演出時,面光不能直射表演者的眼睛;倒立段落時,地板光不能有太多變化,以免演員視線落在地面時失去平衡。

 

目前任職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她,在研發道具時會換位思考,從演員的角度出發,感受道具的觸感、材質和重量,找到安全與功能兼具的設計方式。

 

李昀軒認為,無論是舞台監督、燈光設計還是道具研發,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初心,只是換一個位置,共同成就一場演出。對她來說,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

左上 - 胡嘉豪
左下 - 李昀軒
右上 - 陳星合
右下 - 江侑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