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
vol 009 十二月號 – 主題企劃—揭祕!馬戲人的音樂清單(下)
今年剛推出首部擔任導演的馬戲製作《Mr. III三III》,元陽選擇了現場伴奏。他認為馬戲的失誤率高、不定性重。

羅元陽(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專長:雜耍棒
擅長雜耍棒的元陽,平常習慣的練習音樂是能維持心理安靜、將自己隔絕外在煩擾的類型。因此耳機是必備,電子、嘻哈等節奏太強的音樂也都率先隔絕。他對音樂沒有絕對喜好,只能說偏好當代創作樂風,也喜歡從Spotify的推薦清單去尋寶,再從中建立自己喜好的歌單。因為練習的關係,舒服、節奏輕鬆的當代民謠、爵士樂是他的首選,法式輕音樂也可以,先讓心靜下來、再與身體工作,是他習慣的練習節奏。

 

儘管不喜歡重金屬、搖滾等偏吵的音樂,元陽偶爾也會嘗試西班牙樂曲,透過這種不規律的音樂節奏,結合雜耍的形式,嘗試不一樣的玩法,偶爾還能創造靈光乍現的瞬間。他分享過去看西班牙舞者玩音樂的影片,發現他們表演的身體狀態很自然,「自己嘗試後才發現,其實音樂不太規律,拿來練馬戲非常具有挑戰性,效果也特別驚人。」

 

今年剛推出首部擔任導演的馬戲製作《Mr. III三III》,元陽選擇了現場伴奏。他認為馬戲的失誤率高、不定性重,如果為了對音樂,表演者反而容易失去原先的節奏和狀態,因此他特別偏好現場伴奏,讓樂手和馬戲表演者互相感應、配合,在有彈性的狀態下,取得雙方都可以好好表現與搭配的狀態。《Mr. III三III》以爵士鼓為主,前期元陽先給對方選定的音樂,任由他按感覺打擊,經過長期的微調與組合,才達成既有樂手與音樂設計的靈魂、同時還能幫襯馬戲表演者的狀態。

 

「對我來說,節奏沒有規律性的音樂,會特別想拿來挑戰馬戲,」他笑說,馬戲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出其不意的表演,找不到規律的音樂也一樣,加上現場伴奏的不可控制因素,會讓整個演出的驚喜加倍,彼此也能在出奇不意的失誤或情節中即興互動。光是這樣的創作設定,本身就是一件很馬戲的事情。

圖片來源: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藍翊云(創造焦點)專長:空中環

打開藍翊云(藍藍)的spotify,她在音樂上是標準的雜食動物,甚至沒有拉出特定的「清單」,總是隨著當天的心情播放。感知敏感的她就算不在舞台上,身體幾乎沒有關機的開關,音樂也很難劃分工作與日常。音樂多半幫助她弛放,如果今天沒靈感,R&B就是她的首選,美國歌手Lolo Zouaï是她排行榜上的第一。暖身的音樂倒是千變萬化,對照著角色每一齣戲的暖身都有不同,若要維持精神亢奮,頻道就轉到KPOP、黑眼豆豆或碧昂絲,饒舌則適合翻滾、當代音樂適合拉筋。

 

主練空中環表演,藍藍過去演出時常得表現輕盈優雅的氛圍,音樂也幾乎被設定在「空靈」,她不斷去思索,難道女生表演空中環就只有那麼一種曖昧柔美的形式嗎?這幾年她拋開這些框架,嘗試用豐富的視角界定馬戲,選擇音樂上更有所突破,不再刻意強調優雅。《2022女子馬戲平台》她不想被定義刻板的女性模樣,將環的形式以輪胎內胎替代,從地面到空中,表現強而有力的女子力,音樂則選擇當代節奏感的混音,輪胎摩擦旋轉所產生的聲音也恰恰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提到最想嘗試的音樂,她眼睛一亮說到「器物的聲響」,曾在一次展覽中看見一種人造樂器,平台上放滿五金工具,螺絲起子、捲尺⋯⋯,撥弄所產生的聲音會搜集進到平台下方的收音器,重新remix出新的音樂。她想做一場採集式的表演,從生活採集、從道具上採集,更或是從觀眾,讓整場空間的人與東西都變成表演的一部分。(類似巴西提到的表演《3D》)

影片來源: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

黃伊謄(天馬戲創作劇團)專長:聲樂

音樂劇,伊謄的播放清單沒有別的,全是音樂劇。
學聲樂出身的伊謄,擁有十年以上的古典樂基礎,接觸馬戲不到五年,與馬戲演員截然不同的歷程,也反映在她的音樂清單中。傳統馬戲表演的配樂幾乎都用沒有人聲的當代樂曲,以突顯動作情境。而伊謄長期身為音樂劇的愛好者,聽音樂的習慣必然是有音樂及歌詞一同共築出的情境。她的開心與傷心、人生的高潮與低谷,都是音樂劇陪她走過。

 

 

剛開始是先將喜愛的表演放入清單,後來也隨著推薦去聽沒觀賞過的音樂劇,伊謄在音樂上有強烈的共感,每當聽到沒看過的表演配樂,她會聽著歌詞想像劇情,沒看過的劇則藉著她的想像,竟也能透過音樂串連起來。不過也曾發生好笑的狀況:「有部國外的音樂劇音樂非常非常好聽,我在內心幫它編排了一段我覺得完美的劇本,後來有機會去現場看戲,才發現全部不是我想的那樣,本戲超爛,當下只想叫它把眼淚還給我!」

 

從聲樂跨足到馬戲,她認為過往科班給予的養分,讓她可以更細膩體會音樂與表演,她印象最深的是海翔曾出演采風樂坊的《十面埋伏》,他飾演的劉邦正要去刺殺項羽,從高空綢吊下來,安靜的背景,只剩下演員跟下面兩台古箏,有時是動作牽引著弦,有時是音效帶動表演,當五感跟表演者合一,那便是伊謄心中最棒的配樂。
伊謄唯一不能接受的類型是水晶音樂,尤其練功的時候,聽了軟綿綿的音樂,時間彷彿有一輩子那麼長。這也是伊謄少數會聽流行樂的時候,海翔會大聲放朗朗上口的華語歌,大家一邊唱,唱完一段時間也就過了,「好險世界上有流行樂」,這時候她會這麼想。

Tags : Reading circus, FOCA, FOCASA, circus, circus arts festival, circus classroom
FB :
Related Articles
vol 010 三月號 -不分國界都爆篷—V-13巨型能量場
佇立在園區的正中心,紅白相間的V-13劇場是臺灣第一座馬戲篷,今年除了馬戲篷主體外,更添入了引帳增加劇場的氛圍與層次感,觀眾從拱形入口進到篷內,光線被收束成漆黑的小型廣場,得再次穿越過道才是劇場本身,隨著步伐,外頭的艷陽、喧囂漸漸沉澱,360度的環形劇場正式印入眼簾。馬戲篷是FOCA團長智偉在愛丁堡、亞維儂等藝術節演出時在心裡許下的夢,如今他不但將馬戲篷再現臺灣,也將國際級的表演帶了進來。   首次來臺的法國雙人組合Fills Monkey也是啟發智偉築夢的開端,相較過去傳統的馬戲表演,招式花俏視覺華麗,Fills Monkey靠著一套特製鼓組、兩對鼓棒就走向全世界,智偉因此理解到當代馬戲可以跨越國家、形式,依舊讓所有人共感。音感極佳的 Fills Monkey 先以俐落的爵士鼓節奏開場,接著生活道具如網球拍、打蛋器、馬桶刷都化為鼓棒,燈光與節奏巧妙搭配,呼應兩人幽默流暢的劇情編排,音樂與馬戲就此不受限制,進入全新的宇宙。來自柬埔寨的法爾劇團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擅長運用身體表現情緒的他們,將柬埔寨的國家故事,如戰爭、性別平權、貧富差距等議題放進故事,以馬戲結合舞台劇及高難度的特技技巧,搭配傳統音樂現場演出及畫師為劇情作畫點綴,讓小小的舞台富有高濃度的層次韻味。   本土馬戲團包含FOCA、創造焦點、紅鼻子馬戲團、天馬戲創作劇團也輪番上陣,有些結合音樂劇、有些專為兒童互動而生,有些在表演中蘊含社會思考,呈現福爾摩沙島上百花齊放的當代馬戲風貌。    文字|Gill Li、Stella Tsai 攝影|FOCASA馬戲藝術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