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插畫家奇亞子
文字|Gill Li
攝影|Jack Lin
圖片提供|奇亞子
「文化的轉變,不像一棟豪宅,拔地而起之後,你會立刻有感,文化是緩慢、悄悄地進入到生活之中,一回首,就已經很不一樣了。」插畫家奇亞子用輕柔的語調,溫柔地形容新竹這幾年的轉變。
文化使新竹人為故鄉驕傲
2020年夏末台灣文博會首次在新竹登場,展覽跨越整座城市,刮起了設計風暴;緊接著秋天,歷史悠久的東門城廣場地下道在建築師邱文傑的修復後重見天日;連接城門的護城河,也在河川整治下,從臭水溝化為綿延數百公尺的綠意親水步道,然後2021年限時48小時的空間展覽「打開新竹」順利舉辦,才發現原來風城有這麼多令人嚮往的美麗處所。
「文博會的時候,我看著哥哥都帶著孩子走到街上尋找新竹獸的蹤跡,我突然頓悟新竹也能成為在地人的驕傲,不只是那個別人口中週末只能去巨城的地方。」
今年4月兒童節,竹科X園區藝文高地的兒童探索館即將啟用,包括一樓科普教育展覽常設展區、自然生態課程、科普工作坊及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打造的台灣首座Circus Kids馬戲兒童教室,未來更將結合建築師黃聲遠的景觀計畫,串聯新竹藝文新風貌。
將在地元素融入馬戲插畫
奇亞子受FOCA之邀,操刀Circus Kids馬戲兒童教室的插畫與視覺,她想像空間是一本馬戲故事書,不論過去是否接觸過馬戲表演,每個人走進來,都能透過自身視角,帶走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她為場館裡創造了五種動物角色:猴子、河馬、文鳥、老虎、豬,各自負責疊羅漢、雜耍、空中表演、特技及小丑,其中河馬的原型取自新竹動物園的明星「河馬樂樂」。五個動物藏身在牆面中,孩子們能在不同的轉角,找尋與自己有共鳴的圖騰,奇亞子希望這裡不是守規矩的教室,不用當乖孩子,可以盡情胡鬧玩耍,去找尋不符合世俗定義的解釋。
周邊商品也融入了新竹的特色,帆布袋上小丑丟的球變成北埔九降風吹拂後的名產柿餅,另一款圖騰則是倒吊在單槓上的小丑,筷子夾著街邊熟悉的米粉湯。期待用幽默的設計勾起城市中的共同記憶,開展馬戲表演的更多想像。「不是畫家也能在家塗鴉,不用是馬戲團演員也能玩招式,我覺得劈腿吃貢丸也是馬戲。」
從小與新竹不可分割的情感
奇亞子與新竹的緣分很深,父母都是在地人,未有高鐵時,時常乘著爸爸的車從台北往返新竹,看高速公路都市風景的流洩。那時一眼望去,樓沒起得那麼高,大伯就住在外婆隔壁,姑姑落腳在隔壁街,她總是在各個透天厝跑來跑去,飯後吃上廟口的麻糬,再到東城門踅街。小時候以為那只是過日子,長大後了解,就是這些微小的日常,構築了文化的厚度。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能顯示人真正的情感、內心生活的奧祕和熱情的世界。」創作之所以有文本,因庶民文化的富足,技藝之外伴隨情感達到感性的無限,她相信馬戲亦然,新竹可以擁有第一座馬戲教室,馬戲也能跟地方紋理連結,城市與藝術能在這裡共創一個美好的夢。
奇亞子帶路・新竹散策
新竹市立動物園
1936年創立,全台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歷經兩年半的整修,2019年底重新開放,設計中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將傳統動物園中人與動物的角色互換,以動物為本,擴大動物的活動範圍,打造「類棲地」的環境。當參觀動線與棲地重疊,設計師毅然決定退縮行人空間、減少水泥牆,以草叢、木條作為界線劃分,打造人與動物皆舒適的生活環境。
竹蓮寺
與城隍廟、外天后宮併為新竹三大信仰中心,閩南風格的三進建築搭配華麗的廟宇雕刻,主殿供奉觀音菩薩。在地人除了拜拜,附近的竹蓮市場也是生活必需,庶民小吃林立,能在這裡生存的攤販幾乎沒有地雷!
福源花生醬(東門城附近)
著名的福源花生醬在新竹本店其實是一間零食雜貨商行,走進店裡,琳瑯滿目的商品不只花生醬,傳統零食如杏仁酥、貢糖、蛋捲都能找到,逢年過節時新竹人總會像有導航般自動繞來採買,出外游子回鄉後也必來報到。奇亞子偷偷說:花生醬好吃,但買芝麻醬的才是老饕,絕不會油水分離!
東門城廣場
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建於1827年。當時新竹為淡水廳,也稱淡水廳城。東門城連接廣場、地下道及護城河,打造一條復古優美的散策路線。廣場中央的古橋墩,分別來自清朝、民國與日治時代的遺跡,可近距離感受近200年的歷史歲月,其中一條地下道設計有鏡面長廊,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穿梭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