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
vol 007 六月號 – 國際視窗—無處不在的馬戲現地創作新浪潮
多數情況下,談論馬戲的現地創作...

文字|Rebecca Galloway

編譯|林願敏

文章來源|Circus Talk

 

多數情況下,談論馬戲的現地創作,意謂著談論一個被轉換的大型戶外空間。舉例來說,以鷹架、起重機、梯子等生活中的物件,滿足高空表演的技術要求。過去早已有些大型壯觀的戶外馬戲演出,如蒙特婁Completement Cirque《Minutes》、Cirkus Cirkör在河流中上演的《Aquanauts》等,如今更出現一款新型態馬戲現地創作,是將表演設定在日常居住空間——客廳。

 

標準的表演空間被打破了

現地創作崛起於1960-70年代的極簡主義,並迅速引起藝術、舞蹈、戲劇、歌劇、雜技等多元表演領域的投入。現地創作的關鍵在於,作品會受到空間的高度、長度、紋理與形狀等約束,以及建築物的規模、比例、照明條件、通風與交通模式等影響。換句話說,表演空間不僅只是單純的背景或擺設,還有自己的歷史、功能與結構限制。若執行得當,就會形成表演元素與環境之間的對話。

每個領域都有現地創作的成功範例,也不代表這種實踐方式沒有反對的聲音。《紐約時報》舞評Siobhan Burke就曾發佈一則推文表示:「在空間中表演,未必能活化這個空間。」一針見血,也是事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地創作在世界各地馬戲圈越來越受歡迎,與發生在大劇院或教堂裡的主流馬戲形成一種強烈對比。

 

現地創作的新浪潮

法國馬戲團體「Hors Lits」長期提倡在日常空間中進行演出,由四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個別在獨立公寓進行表演。演出發生當下,觀眾會被分成數個小團體,移動穿梭在公寓與行為藝術之間。Hors Lit試圖透過藝術家與民眾之間的互動性,激發創作概念的發展,與藝術家之間組團演出的可能性,播下未來的種子。

 

還有來自加拿大蒙特婁的馬戲藝術家Claudel Doucet,過去曾是太陽馬戲團、瑞士蒙蒂馬戲團等知名劇團的軟功與高空表演者,後職涯發展轉向導演,開始獨立創作計畫。她曾在圖書館、學校與地鐵等非常態的空間進行現地創作表演,「我想讓人們在生活中看見馬戲。」她表示,希望觀眾能將表演者視為常人,而非聚光燈下的特技超人。

 

現地創作多少有一種克制,如同空間或照明的限制,可以藉由藝術的活用被釋放。2018年夏天,Doucet與夥伴在自家公寓創作出《Se Prendre》,藉由表演者、空間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探討親密關係與依戀的複雜性。她們開創了一種高度個人化的雜技語言,與戲劇構作、室內設計師一同發展,深入探問「日常場景下,觀眾與表演者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儘管表演者是獨自演出、並未聚焦觀眾,卻能接收到觀眾真實的反應,創造一種真實且不穩定的情感轉移。對觀眾而言,不啻於一次充滿驚喜的體驗。

 

未來進行式

現地創作的開始和一般製作不同,以《Se Prendre》為例,Doucet會先提出技術需求、與工程師討論場地的限制與可能性,並在首演前三天進場,開始整齣作品的設置與調整。她會盡可能讓表演維持在最初設定的主場景範疇中,像是客廳;接著再針對不同空間選擇轉換的場景與細節微調,增加原始敘事線的豐富性,並確保觀眾動線的流暢。「無論空間給予我們什麼,我們都會保持開放的態度,創造全新的火花。」對她來說,現地創作除了保有藝術的真實性,更能進一步挖掘人性的不同面向。「傳統模式已經被打破了,我們即將與觀眾一起寫下嶄新的篇章。」

Tags : Reading circus, FOCA, FOCASA, circus, circus arts festival, circus classroom
FB :
Related Articles
vol 010 三月號 -不分國界都爆篷—V-13巨型能量場
佇立在園區的正中心,紅白相間的V-13劇場是臺灣第一座馬戲篷,今年除了馬戲篷主體外,更添入了引帳增加劇場的氛圍與層次感,觀眾從拱形入口進到篷內,光線被收束成漆黑的小型廣場,得再次穿越過道才是劇場本身,隨著步伐,外頭的艷陽、喧囂漸漸沉澱,360度的環形劇場正式印入眼簾。馬戲篷是FOCA團長智偉在愛丁堡、亞維儂等藝術節演出時在心裡許下的夢,如今他不但將馬戲篷再現臺灣,也將國際級的表演帶了進來。   首次來臺的法國雙人組合Fills Monkey也是啟發智偉築夢的開端,相較過去傳統的馬戲表演,招式花俏視覺華麗,Fills Monkey靠著一套特製鼓組、兩對鼓棒就走向全世界,智偉因此理解到當代馬戲可以跨越國家、形式,依舊讓所有人共感。音感極佳的 Fills Monkey 先以俐落的爵士鼓節奏開場,接著生活道具如網球拍、打蛋器、馬桶刷都化為鼓棒,燈光與節奏巧妙搭配,呼應兩人幽默流暢的劇情編排,音樂與馬戲就此不受限制,進入全新的宇宙。來自柬埔寨的法爾劇團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擅長運用身體表現情緒的他們,將柬埔寨的國家故事,如戰爭、性別平權、貧富差距等議題放進故事,以馬戲結合舞台劇及高難度的特技技巧,搭配傳統音樂現場演出及畫師為劇情作畫點綴,讓小小的舞台富有高濃度的層次韻味。   本土馬戲團包含FOCA、創造焦點、紅鼻子馬戲團、天馬戲創作劇團也輪番上陣,有些結合音樂劇、有些專為兒童互動而生,有些在表演中蘊含社會思考,呈現福爾摩沙島上百花齊放的當代馬戲風貌。    文字|Gill Li、Stella Tsai 攝影|FOCASA馬戲藝術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