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undesarchiv, Bild
2022.12.31
vol 009 十二月號 – 編輯室的話
有人只聽古典樂,保持心流的平靜,讓身體拿到主導權、不被情緒干擾;有人要借助強勁的節奏帶動周身電流,直覺運作。

身體工作者對聲音的敏感,也間接影響他們日常聆聽的音樂類型;因此這一期,編輯團隊特別在「善意隱瞞」下,對一系列馬戲表演者發出音樂主題的採訪邀約,現場直擊他們手機常用的串流平台播放歌單。有人只聽古典樂、自然聲響,保持心流的平靜,讓身體拿到主導權、不被情緒或思緒干擾;有人要借助強勁的節奏帶動周身電流,直覺運作。

 

當然,兼納詞曲力量的流行樂也是引導創作的熱門選擇,更不用提娛樂型馬戲現場,一首接一首的流行歌是如何搭配馬戲的奇觀,帶動觀眾的情緒起伏,話馬戲就找來音樂設計柯智豪與長年身兼導演與馬戲演員的陳冠廷一同聊聊這些年合作過的馬戲創作,裡頭的音樂是如何被挑選配置而成;音樂在馬戲的世界,就是如此有趣又有力的陪伴與夥伴。閱讀本期的你妳,不妨也打開手機裡的串流,聽聽馬戲演員的私房歌單,想像他們表演與練習時的聲音動力。

 

文字|蔡瑞伶

圖片來源:The Escape Act A Holocaust Memoir.Irene, 1941(左上圖) 圖片來源:Declassified by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左下圖)
圖片來源:Bundesarchiv, Bild 102-13805 .CC-BY-SA 3.0
納粹與馬戲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一份解密文件,記載了德意志第三帝國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對馬戲的愛好。乍聽之下,似乎只是個帶有「民間傳奇」色彩的歷史冷知識,但這些研究檔案,結合了兩個互斥又相關的面向:一邊是大眾熟知的種族肅清,另一邊,是政治強人令人費解的美學偏好。

 

 

希特勒的副手赫曼・戈林(Hermann Göring)也熱愛馬戲。每當有馬戲演出,他們絕對想盡辦法弄到最前排的位子,而且檔案顯示,希特勒對這些「非雅利安」的表演者多有讚賞。他特別喜歡走鋼索和高空鞦韆,享受「有人賭上自己的性命,只為了娛樂他」。而且他不只是欣賞,演出隔天還會主動送花、巧克力甚至現金給這些表演者。

影片來源: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

即便希特勒有這樣的愛好,隨著二戰開打,納粹政權對種族身份越加嚴格控管,歐洲境內向來以吉普賽人、猶太人為主的馬戲團在德國也難以生存、甚至有生命危險。1923年出生於德國Eschollbrücken的艾琳・班托(Irene Danner-Bento),就是一名逃過大屠殺的馬戲表演者。在蓋世太保將她祖母帶到集中營的隔年,她的職業小丑丈夫求助於前東家阿道夫・阿托夫(Adolf Althoff),一家人藏身於這位跟獨裁者同名的馬戲老闆名下團隊。當蓋世太保來訪,阿托夫與他們把酒言歡、轉移注意力,其他員工火速將一家人帶到馬戲貨車中的密道,一次次等待危機過去。艾琳一家最終等到二戰結束,五位兒女長大後也都進入馬戲一行。若希特勒的亡靈仍遊蕩世間,不知是否也會如在世時一樣,享受他們帶來的演出呢?

 

文字|余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