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vol 001 報馬仔 NEWS
臺灣疫情降溫 揮灑夏日馬戲汗水...

臺灣疫情降溫 揮灑夏日馬戲汗水

自六月七號臺灣疫情管制「解封」後,室內百人群聚再度成為可能,疫情指揮中心也放寬管制標準,不需再以梅花座規劃席次。而入場戴口罩、手部消毒、進行實名實聯登記也成為參與藝文活動的新日常。相較於世界上許多地區,臺灣回歸到一個相對自由、輕鬆的氛圍,也讓原本就是各地藝術節旺季的夏天,仍然有著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

 

邁入第四屆的華山親子表藝節,今年徵選出的六個團隊中,就有兩個以馬戲為主要創作媒材。由「歡樂聯盟表演藝術工作室」轉型的「天馬戲創作劇團」,推出結合馬戲與音樂劇的新作品《茉莉的魔法歷險》(以下簡稱《茉》劇)。故事描述和爺爺一起住在魔法森林的茉莉,某天和好友洛克練習法術時,掉進會讓人記憶不斷流逝的時光蟲洞中,並遇見四位動物精靈:藍鵲(何海翔飾演)、黑熊(杜偉誠飾演)、梅花鹿(鄒雨蓁飾演)和獼猴(宋佳政飾演),眾人一起尋找離開的方法。

 

《茉》劇主角茉莉和洛克由音樂劇演員黃伊謄、王國讚扮演,自然的表演和紮實的唱功,成功擔負起敘事架構與情節轉折的功能。四位動物精靈則由馬戲表演者扮演,雖然馬戲表演項目的選擇和角色本身的動物性無關,但恰到好處的技巧表現,加上良好的歌唱與戲劇訓練,讓六位演員在技藝和表現性上順暢地融合在一起,加上現場樂團,相信已成為臺灣馬戲與音樂劇結合的小型親子劇場製作標竿。令人好奇的是,《茉》劇目前尚未完結的故事劇情,是否會有下一個「續集」的演出,也讓人期待。

 

華山親子表藝節另一檔馬戲作品為「鏡劇厘馬戲」帶來的《美好時光》(以下簡稱《美》劇),不同於《茉》劇由魔幻的風格為框,《美》劇由當代馬戲創作的另一個重要面向著手:生活。四位家庭成員──父、母、兄、妹──用馬戲的技巧演示著深夜到早晨的家庭時光。觀眾被安排坐在華山文創園區拱廳的中央,隨著演出改變觀看面向。圍繞在觀眾四周的場景:客廳、臥室、廁所和餐廳,結合了公園遊樂場、運動場的概念:電視是籃球框、床鋪是單槓場、廁所是沙坑中的鷹架、餐桌是溜滑梯、餐椅是翹翹板……。

鮑念傑結合私領域與公共空間的舞台設計,可能是《美》劇最有趣的概念之一,但對於不同領域特性的互涉,目前僅止於空間使用的轉換,尚未延伸到空間的意義或概念。四位表演者:尤梓懿、林欣穎、夏鈴、吳為爵分別飾演哥哥、媽媽、妹妹和爸爸,以及劇末加入,由石宸亦飾演的安全人員,以肢體特技與默劇技巧為主,配合部分日常物件,穿梭於四個場景。散落於舞台空間外的施工圍欄,也不禁讓人聯想,這家人是否真的生活在街頭?整場演出身體技巧流暢,似乎隱約有著一個故事,但也讓人期待以超越日常身體的技巧演示日常時,還有甚麼可能性。

 

八月底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原空軍總部舊址)進行的2020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再度由星合有限公司策畫一系列雜耍與馬戲活動,包括星合老師的雜耍小教室、專業進修工作坊、從C-LAB園區延伸至建國花市外馬路空間的暖身活動「(仁)愛(建)國閃電俠」,以及壓軸活動「釘孤枝熱血大亂鬥」(以下簡稱釘孤枝)。星合有限公司舉辦釘孤枝系列活動已經邁入第五年,包括去年曾前往香港大館舉辦,這次在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則是第九屆。從最早期由評審投票決定勝負,漸漸改由觀眾投票。不知道是否因為疫情帶來的靈感,雖然今年釘孤枝參賽者僅有國內選手參加,但數位化工具也成為各個活動的一環。釘孤枝現場觀眾不但在線上投票,坐在家裡的民眾也可以透過直播參與和投票。而專業進修工作坊也改在C-LAB中正堂和國際講師連線,讓學員在排練空間中透過連線影像投影進行課程。

 

疫情帶起數位工具和現場演出/活動的多元組合使用,也讓臺灣的夏日在疫情的陰霾中,仍舊有著晴空下馬戲驚險、歡笑與藝術的時光。

 

文字|余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