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Gill Li
圖片提供|福爾摩沙馬戲團
打開台北的地圖,社子島右側隔著基隆河與北投相望,細長的路徑連結大同區,是大城中遺世獨立的小島,過去被政府定調為「防洪計劃區」,展開長達40年限建,使島上時間如暫停般。儘管位在首都,卻有著民國八〇年代的民風況味。
FOCA十年前來到社子島其實是場意外,草創時沒有資源,想為劇團尋覓一個能安心排練的地點,團長智偉找到了台北近郊一座空屋,一開門正對河畔,雖然周邊不算太方便,但排練場有著足夠的腹地與挑高,租金剛好在負擔得起的邊緣,於是據點就這麼塵埃落定,一待就是十年。
巷弄遊走 展開第一次親密接觸
郊島奇妙的時空背景與環境成為FOCA馬戲文本中重要的養份,「我們在創團時就深刻明白,馬戲不能只有量化、技術性的堆疊,需要納入更多情感進來,只是當時還不知道社子島會影響我們這麼深。」導演李宗軒笑說。之後,他們不斷思考台灣馬戲是什麼?繼2016年《一瞬之光》使用十元商品店的道具融入馬戲,詮釋台灣人的日常風景;2019年開始的《消逝之島》則是透過小島街弄遊走,嘗試挖掘過往社區錯綜複雜生態的沉浸式表演,田調越深,越是驚喜於夾藏於隙縫中強大且幽微的生活細節,前後共進行了三部曲。
那是他們第一次與社子島的親密連結,身為藝術總監的李宗軒與菲律賓導演Leeroy New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反覆詰問:「除了眼見所及的破敗、荒涼,社子島還有什麼值得被表述?」宗軒親自參與當地的宗教祭典,訪談當地人對於拆遷改建的看法,在表演中也試圖用聲音、身體輔以可塑的玻璃纖維條,演繹居民的無奈困境。
土地會黏 馬戲也能講故事
社子島內的情緒是隱晦的,限建所造就令人歎為觀止的違建,林立的工廠與鴿舍終日噪音嗡轟,河岸旁潮濕厚重的空氣,然而在這城市孤島上,藏於其中的卻是緊密綿密的情感網絡。2020年《苔痕Moss》便是以此為靈感展開,開場從一棟廢棄建築意象開始,如同每日眼見所及,五位大男孩攀上、墜落,在虛實流轉的場景間奔跑翻滾,訴說著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曾遭遇的想望與失落。劇名的由來是有日李宗軒與編舞者田采薇散步於河堤,望著滿佈苔痕的石頭,明明是無根的植物卻只要循著一絲濕氣便能蔓生,就如FOCA當時在黑暗中獨自摸索台灣馬戲的孤獨,又像附近的居民,即使被遺忘仍充滿朝氣的日常。
還記得初到這裡時,居民探頭探腦地好奇於無名的馬戲團,不知不覺FOCA已成為社子島的一員,《消逝之島》演出時,居民就在一旁,他們是觀看者也是場域的主角。有些人看懂了,直說感動,他們發現原來藝術能夠傳達主張,渺小的生活竟也能成為表演的主章節;其他人不一定看懂,但默默地感受到FOCA在講他們的故事。
「年輕的時候覺得藝術是要表現美,到現在我認為藝術是種自省吧。」因緣際會來到社子島,伴著河岸美景一同走過好幾年,縱使逃不過即將拆遷的不安定,在近期展開了搬遷,李宗軒的身體依然記得空氣裡的濕黏,夜弄土地公的鞭炮,以及整日散在環境裡的工廠白噪音。